中国肝癌、肝硬化治疗创新性解决方案技术平台
医疗技术成果全球分享平台

咨询热线
010-63715455

创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

       在五年前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5年来,我国对科技投入的增速为全世界羡慕不已,科技成果的数量也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迄今为止,我们的科技发展还是以跟踪为主,原创性的成果不多,引领潮流的研究更少。一句话:发展迅速,创新不足。在距离目标预订现实之时还剩10年的今天,不由得要问:我们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5年来我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多少?我国科技创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
 
       无论解答“李约瑟难题”还是“钱学森之问”,都离不开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美国院士许靖华问道:“牛顿为什么不是中国人”他的答案是“儒家的‘忠孝’和方块文字妨碍了创新思维”。而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最大的障碍物自然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华夏古文化之辉煌而不能产生现代科学,其中确实应当有不利于创新的深层次原因。时至今日,在应试教育和对院士的炒作里,隐现着科举制度的阴影;在迷信权威、人云亦云的习气里,包含着农耕文化保守的基因。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个百年话题,“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呼声几度起伏,其中既有把小孩和脏水一起泼掉的粗心,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旧情。以往在战争和动乱的岁月里,对此不可能作心平气和的分析;如今的大环境已经大不相同,能不能来一次冷静的分析:我国古文化的传统中,哪些是有待继承发扬的东方优势,哪些是习以为常却应当就医的“遗传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极大地加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势头、提高了科技界的地位。但当前要警惕的另一种倾向,是忽略科学的文化方面。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科技创新离不了创新文化的背景。尤其是基础研究,追求真理的热情与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以爱因斯坦说“最快乐的事情是神秘”。研究的结果有用当然是极好,但即便你说没用我还是要研究,因为这就是科学家的追求。如果我们在强调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淡漠了科学的文化层面、而过分倚重物质刺激的效力,就会陷入急功近利甚至故弄玄虚的泥潭,浮躁与发展同步、泡沫与光环俱增。因此建议在科技快速前进中勒马反思:我们发展科技的途径,是不是过于偏重了物质,疏忽了精神?
 
       再一个问题是,我们用来促进科技发展的举措,有的是不是有误导性?比如在科技成果的评比和奖励中拿文章数目、影响因子做标准,将不可定量的标准定量化,这会不会鼓励“短平快”,回避大目标、大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地把科学家当明星吹捧,这种科技宣传广告化的做法,就算背后没有金钱交易,也会产生鼓吹浮躁、弘扬肤浅的效果。至于有些单位拿“创新”做标签到处张贴,通过媒体炮制“科技突破”的做法,更加令人担忧,这会不会使“创新”贬值、制造泡沫?【这样的情况在医学界大有人在】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是涉及我国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今天我们在心底里挂起倒计时的大钟,数着距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所剩天数的时候,重要的是找到问题之所在。按照过去5年创新力增长的速度,10年后的前景不容乐观,有待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正因为现在是科学发展的春天,我们充满着自信,完全能够不怕揭短、直面缺陷。然而医治的关键在于诊断,为此建议贵报,能不能开辟一方宝地,在学术界展开一场讨论,专门分析“创新的障碍在哪里?”以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我国的创新能力。相信在10年以后欢庆成绩的回忆里,必会高度评价这场讨论的意义。
备 案 号:京ICP备12047638号-3

技术支持:网富-网络效果营销机构

李文侠,池艳君 出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