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硬化合并亚临床期肝癌1例
患者杨某某、女、46岁,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大型企业干部。2003年9月16日以“反复性乏力、腹胀近5年,加重伴齿龈出血6个月”为主诉来京咨询。该患者于1987年在单位体检中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因为没有症状未予以治疗。1998年冬季,自觉右上腹部有明显的坠胀感,在当地市医院检查肝功能ALT高达627u/L.经过系统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999年冬季,开始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休息后可以缓解,伴有饭后腹胀。以晚饭后腹胀为着,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又不正常。在当地医院用甘利欣、能量合剂等药物(具体计量不详)治疗,好转后出院。2002年11月份上述症状复又出现,到北京302医院检查:ALT537u/L,乙肝五项呈“大三阳”,在302医院住院给予甘利欣、古拉定、促肝细胞生长素、苦参素等药物,治疗月余好转后出院。2003年4月7日,自觉腹胀加重,当地医院CT检查有腹水、脾大,到锦州做核磁共振,无占位。于4月22日再到北京302医院检查发现AFP1059ng/ml,住院1周后复查血AFP1025ng/ml,因为“非典”而出院。8月12日再次到北京解放军302医院复查血AFP
为800ng/ml,经过住院治疗,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AFP却始终居高不下。为求进一步诊治,来研究所咨询新的治疗方案。
查:体温36度、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舌质暗红,有齿痕,薄白苔。双手无“扑翼样”震颤,未见肝掌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胆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脾大肋下约3厘米,质较硬,边缘钝,无明显触痛,全腹无明显胀气,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1、2003年4月22日北京302医院检查血
AFP为1059ng/ml,2003年4月29日
AFP1025ng/ml,2003年8月13日AFP为800ng/ml。2、2003年9月15日血常规:白细胞2.5x10的9次方/L、红细胞3.08x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117克/L、血小板51x10的9次方。3乙肝五项
HBsAg (+) 、HBeAg (+)、抗—HBc
(+)。4、肝功能:总蛋白85克/升(反复多次输注白蛋白后的化验结果)、白蛋白36克/升、球蛋白49克/升、总胆红素43、7 umol/L
、直接胆红素19、4umol/L、谷丙转氨酶26u/L、谷草转氨酶75u/L、碱性磷酸酶1390u/L、谷氨酰转肽酶109u/L、胆碱脂酶1888u/L。5、腹部CT:肝脏形态欠规整、表面欠光滑,肝脏左叶增大,肝裂增宽,肝脏实质密度不均匀,肝门结构尚清晰,脾大达10个肋单元。结论:肝硬化、脾大。
临床诊断:1、慢性肝炎、乙型(活动性);2、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4型);3、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4、原发性肝癌(亚临床期)。
2003年9月18日开始给予单纯服用“四效合一”中药方剂口服。患者连续服药5天,自觉乏力、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明显增加。患者连续服药1个疗程,所有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连续服药3个疗程,再到北京佑安医院复查:1、血AFP由治疗前的800ng/ml,下降到237.6ng/ml。2、肝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连续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复查血AFP
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自行停止治疗已经8个多月,随访至今未出现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