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癌、肝硬化治疗创新性解决方案技术平台
医疗技术成果全球分享平台

咨询热线
010-63715455

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亚临床期1例

患者段某某、男、43岁,河北省承德县、双丰寺镇人、农民。2002年7月31日以“间断乏力、腹胀、消瘦、颜面暗黄1年,加重1月”为主诉,前来咨询。
  2002年6月5日,该患者因出现重度乏力 (连50米的路都无法走完)而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在化验过程中发现,除肝功能异常外,AFP(甲胎球蛋白)明显异常增高达505.8ng/ml,医院高度怀疑为原发性肝癌(早期),并嘱其2周后复查AFP.。7月15日再次复查:AFP346ng/ml.经附属医院三内科会诊后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亚临床期)。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症状反而愈加严重,已经是卧床不起,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咨询新的治疗方案。 
查:体温 36.5度、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86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全身皮肤较黄,结膜略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双手无“扑翼样”震颤,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手指腹充血。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胆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脾大肋下约4—5厘米,质中等、轻触痛。腹水征(--),双下肢指压痕(--)。辅助检查:1、肝功能 ALT212u/L、AST189u/L、TP64.7g/L、ALB34.4g/L、TBIL53.7umol/L、GGT114u/L;2、血AFP505.8ng/ml;3、乙肝五项 HBsAg(+)、HBeAg(+)、抗—HBc(+);4、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脏增大、脾脏增大约8个肋单元。
      临床诊断:1、慢性肝炎、乙型(活动性);2、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3型);3、门静脉高压症、脾大;4、原发性肝细胞癌(亚临床期)。
       2002年7月31日开始单纯服用“四效合一”中药方剂。连续服药3天,腹胀消失,乏力明显减轻,可以下床散步活动。连续服药1周,自述无乏力、无腹胀,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肝病面容消失。食欲明显增加,睡眠好,二便正常。连续服药20天,患者体重增加2公斤。连续用药54天后,复查AFP由原来的505.8 ng/ml,下降到35.4ng/ml。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消失,体力完全恢复,食欲大增。连续用药5个月后,患者体重增加16斤,肝功能恢复正常,AFP基本正常,乙肝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患者从2003年4月开始,就已经从事正常体力劳动至今。该患者停止治疗后,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4个月进行随访,患者从事体力劳动至今,身体无任何异常。
备 案 号:京ICP备12047638号-3

技术支持:网富-网络效果营销机构

李文侠,池艳君 出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