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理论十分重视气血的疏通和扶正固本,所谓“气血畅通,百病不侵”、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气助血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血淤、则导致气滞,形成正气亏损和阴阳失调。肝属木、主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如机体正气不足,湿热、疠气乘虚而入,或饮食不洁,或七情内伤,至使脾胃失其纳运,肝胆失其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故有,《沈氏尊生书.黄疸》“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之说。人体正气不足,湿阻中焦,使肝脾的功能彼此失调,肝气郁遏日九,势必木郁克土,即《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而致气滞湿阻,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阻滞气机,即可化热而出现湿热蕴结,又可由于素体阳虚或久病湿从寒化而出现寒湿困脾。肝脾俱病,肝气郁滞,血气凝聚,隧道壅塞,肝脾血淤。纵观本病,从胀腑看,不外肝胆脾胃肾。故治疗上则以“扶正固本(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理气,燥湿健脾和胃”为主。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不能单独感染人体)病毒持续感染人体肝细胞所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占肝病患者的绝大多数,是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其致病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使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2、病毒侵入人体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病毒本身发生变异,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病毒,使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持续损害肝细胞。3、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害。4、当各种病因导致慢性肝损伤后,被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当ECM 生成超过降解时,则在肝内大量沉积。细胞外基质首先在肝内生成胶元,通过细胞微管分泌到细胞外形成胶原分子,经互相交联形成微纤维,再经缩合交联而最终形成稳定的胶原纤维。如果这一病理反映在肝细胞中广泛进行,最终形成肝纤维化。5、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使正常肝小叶被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所分割,由此而形成大小不等的肝组织团块,或由结缔组织包绕再生结节,而发展成肝硬化。6、肝脏的慢性持续性损害,导致肝组织内的一群原癌基因被激活为癌基因,以及一个或多个抗癌基因失活,结果是细胞生长失控,肝细胞持续异常增殖,最终导致癌变。
李文侠、池艳君二位医师带领科研所科研人员研制的治疗各种肝脏疾病的“四效合一”中药方剂,除按传统医学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燥湿健脾等功能外,按现代医学理论它尚具有:
一、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之所以经久不愈并逐渐演变发展成为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这些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低下,伴有免疫淋巴细胞总数的减少和/或比值的异常。在应用“干扰素”、“拉米夫定”(贺普丁)或“胸腺肽”(日达仙)治疗后,许多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并未停止反而使病情继续向前发展,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治疗肝病的中成药如:速立特、双虎清肝胶囊、乙肝解毒胶囊、护肝片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药物,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都不能做到有效的清除病毒,有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也不明显。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等只能抑制血液中病毒的复制,使用“拉米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治疗1、2、3、4和5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6%、17%、23%、28%和35%。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从而限制其长期应用。部分病例在发生病毒耐药变异后会出现病情加重,少数甚至发生肝功能失代偿”(摘自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另外,部分患者在停用本药后,会出现HBV DNA和ALT水平升高,个别患者甚至可发生肝功能失代偿。阿德福韦适合于需长期用药或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者。但是长期应用病毒仍然可以变异,而且存在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它们都对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病毒毫无抑制作用。而导致肝脏发生一系列病变的罪魁祸首,恰恰是隐藏在肝细胞内的病毒所致。干扰素因为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及绝对、相对禁忌症达16种之多,因此限制了它的使用。使用“四效合一”中药方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方剂中经过特殊处理的如:黄芪、女贞子等药物,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使CD4细胞和CD8细胞的绝对值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恢复正常。从而增强了免疫淋巴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许多肝病患者服用这种药物后CD4和CD8细胞的绝对值可以提高50%以上。本发明应用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包括垂直传播的和病毒发生变异及出现基因“整合”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体内病毒复制量都呈稳步下降直至转为阴性(并且很少出现病毒重新复制的病历),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超声波或CT检查,肝脏不会继续出现进行性损害。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治疗1-3周,可以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接受治疗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病毒学、生化学、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出现明显改善,无一例病情加重者。
二、有效提高抗纤维化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都有肝内纤维化发生,当肝内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为肝内纤维结节时,就形成了肝硬化。目前临床治疗上多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安洛化纤丸”、“秋水仙碱”之类的抗纤维化药物,且多数是在“肝纤维四项”出现异常后开始应用,但却没能阻止很多患者肝内纤维化的发展,说明上述抗纤维化药物对于活动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值得商榷。而接受本发明治疗的113例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内纤维,特别是disse腔内纤维有效水解,从而使门静脉的血液进入肝脏后,能够和肝细胞进行充分的代谢交换。方剂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肝脏功能迅速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肝纤微化的四项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3、超声波检查:治疗前肝脏包膜增厚、不光滑,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肝脏内的一些结节消失。许多肝脏已经发生纤微化甚至是早期硬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逆转。有一例在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大结节性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肝内最大结节40mm,经过17个月的治疗后,B超复查结节已经缩小到10mm。
三、有效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无论何种肝硬化,肝细胞都会发生坏死并形成大量的纤微结节。当正常肝细胞低于20-30%时,肝功能将发生严重失代偿现象。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促肝细胞生长素”,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但我们发现许多曾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在长期使用这类药物治疗后,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却仍在下降,主要表现在由正常肝细胞合成的白蛋白、胆碱脂酶等逐步减少。而许多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多数已经在当地的三甲医院做出明确诊断)经过单纯使用四效合一方剂(不给白蛋白,有腹水的患者仅仅给予少量利尿剂)4-8周的治疗,代表正常肝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白蛋白、胆碱脂酶等却可以神奇的恢复到正常。90%的患者服药3天后乏力减轻、食欲增加,连续服药3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
四、有效提高抗肿瘤功能。“四效合一”方剂可以有效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肿瘤杀伤因子的数量和活性,从而使肝内的癌细胞得到有效清除。当肝内癌细胞数量低于抗肿瘤细胞数量时,肝癌可以完全治愈;当肝内癌细胞数量高于抗肿瘤细胞数量时,肝癌生长速度仍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其抑制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1、癌细胞和抗癌细胞彼此相互消长情况;
2、肝脏硬化程度;
3、肝脏功能状况;
4、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
5、经过治疗后,免疫功能提升的速率等。目前除早期肝癌施行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外,晚期胆管细胞癌和伴有肝硬化的晚期肝细胞癌,大多已无法手术,只能采用介入治疗,放、化疗等手段,而患者痛苦大,毒副反应明显,复发率高。
介入治疗需每隔4-6周进行一次,且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多,患者的肝脏功能会越来越差,临床症状也会越来越重。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大(如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下降等),复发、转移率高,临床效果差。而采用肝脏移植手术虽然为最近几年国内外肝病专家所推崇,但术后还要继续接受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等,高昂的手术费用和术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被普通患者所难以接受。而使用四效合一方剂治疗的部分亚临床期、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经过8-12个疗程的治疗后,其肝功能、AFP等都可以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肿瘤的生长受到有效抑制,甚至完全可以治愈。许多尚未发生转移的中、晚期肝癌(呈膨胀性生长的效果最好)患者,经过四效合一方剂治疗1-4个疗程后,可见肿瘤明显缩小或停止生长,临床症状也多数在3周内完全消失。很多呈弥漫性生长的晚期肝癌伴有肝内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外发生转移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的生长速度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也会大大改善,有的患者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四效合一”中药方剂,具有服用简便、疗效可靠,疗程较短、无毒副反应等特点。显效率在90%以上。其迅速、肯定的临床疗效使目前世界上许多治疗上述肝病的药物都无法与之相比!